? ?
瓊海雞屎藤粑仔,又名雞屎藤稞仔。在一種食品名稱的前面冠以“雞屎”這種不雅的名字,不能不令外地人倒胃口。但在
海南島的東邊,雞屎藤粑仔卻是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滋補小吃。而對許多
海南人來說,雞屎藤粑仔,意味著童年,意味著母愛,意味著深深的家鄉情、故土戀。多少旅居海外多年的華僑,一踏上家鄉的土地,就急切地尋覓這種帶有家鄉泥土香味的小食。“雞屎藤粑仔”,喚起他們對家鄉的眷戀,對童年的回憶!?
“粑”? ? 現代漢語詞典里的“粑”是餅類食物的意思。但
海南人說的“粑仔”(海南話音bo,gia)其實是一種類似北方面疙瘩那樣的東西,只是比面疙瘩要小要薄一些,且它是以雞屎藤葉和大米為原料精制而成。爽口健身的雞屎藤粑仔,白色的椰奶汁中露出粒粒翠綠的小疙瘩,甜絲絲,粘滋滋,帶點咬勁。
雞屎藤蔓—藤類植物
? ? 雞屎藤是一種蔓藤類植物,喜歡生長于氣候溫熱、潮濕的灌木叢中,生命力很強。雞屎藤葉尖長,酷似穿心蓮葉,而葉比穿心蓮薄,葉隨藤蔓鋪地生長,繁殖力強。遇上風調雨順年景,滿山飄香。
? ? 雞屎藤葉用手揉爛,初聞很難受,像雞屎那樣叫人捏鼻皺眉,故名。聞久則有一股清香,其味通心入肺,令人腦醒志清心曠神怡。
雞屎藤營養價值
? ? 雞屎藤花莖、葉和根藥用,有祛風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導滯,除濕消腫及治療毒蟲蜇傷之功效。主治風濕疼痛、腹瀉痢疾、脘腹疼痛、氣虛浮腫、頭昏食少、肝脾腫大以及瘰疬、腸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民間叫“土參”。因其有藥用功效,海南一些地方的百姓也喜歡用雞屎藤來直接煮水喝,或制成龜苓膏狀透明的糕來吃,達到消炎降暑的作用。?
瓊海特色小吃
? ? 海南全省各個市縣都有人做雞屎藤粑仔來吃,但一般認為雞屎藤粑仔是源于瓊海民間的風味小吃。在別的縣城,可能在小街深巷才能吃到雞屎藤粑仔,但在瓊海,有眾多經營雞屎藤粑仔的大店小攤,在嘉積幾乎每條街都可以吃到它。瓊海人至今仍有農歷七月初一吃雞屎藤粑仔的習俗。雞屎藤在瓊海民間,還有另一種意義:避邪。農歷七月有民間認為的“鬼節”,過去在農歷七月初一這一天,母親們一定會早早地起床,趕著做雞屎藤粑仔,給孩子老公吃,意在保佑家人平安。瓊海的許多酒樓飯店,在這一天通常也會附送餐客一碗雞屎藤粑仔。
中華名小吃? ? 在瓊海,除了自家里做來吃外,主要是將它作為風味小吃來經營銷售。雞屎藤粑仔成了眾多甜品和夜宵攤店的主打產品,一些高檔的餐廳酒樓還將它列為特色甜品專門向外賓推介。因為瓊海雞屎藤粑仔生意好,近年來一些瓊海人紛紛外出到萬寧、陵水、五指山、
三亞等地開起了雞屎藤粑仔甜品店。1999年,雞屎藤粑仔這一民間小吃,經由有“中國烹飪大師”稱號的瓊海廚師何子桂之手,去
杭州參加比賽,終于捧回了 “中華名小吃”的獎牌。
制作技巧與方法
? ? (1)雖然時間斗轉星移,但雞屎藤粑仔的制作方法并沒有什么改變。制作方法雖然不難,卻十分費功夫。工序分為前后兩部分。首先當然是將郊外采回的雞屎藤洗干凈,把葉子摘下后剁碎。大米洗凈泡上半個小時后,與剁碎的葉子一起放在碾米機磨成米漿,磨的過程中,還要往機里持續地加水,這是正宗的關鍵。?
? ? (2)是否水磨和是否舍得放藤葉,是判斷雞屎藤粑仔正宗與否的關鍵。地道的雞屎藤粑仔在磨的過程中一定要加水,這就是水磨。水磨出來的是米漿而不是米粉,磨好后還得將水擠干。雖花功夫,但這樣捏出的粑仔下鍋煮后很滑很細,更好吃。
? ? (3)米漿擠水的過程非常“原始”,即將濕漉漉的米漿布袋扎緊,放在長凳上,長凳一頭綁定一鐵桿,把布袋放在鐵桿下,制作者手腳并用在另一頭使勁往下壓鐵桿將布袋的水擠出。擠水過程需半小時左右。?
? ? (4)這個工序做完后,將擠出水分的濕米粉團拿出,放在案板上,加上少許干米粉,雙手再用力揉約十分鐘。到此,第一部分的工序才算完畢了。
? ? (5)下一步就是將濕米粉團揪成小塊,再搓成細長條,然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嫻熟地搓出一個個像南瓜籽般大小,粗細均勻的粑仔來。?
? ? (6)粑仔捏好后,候水開下鍋,差不多煮熟后,往里加紅糖和姜汁水。紅糖和姜汁煮出的粑仔,是最傳統的做法。現在還有一種很普遍的作法是放椰奶(牛奶)、白糖、姜汁,這樣煮出的粑仔比較受食客喜歡。不能直接加新鮮椰子水,它容易酸,只能加新鮮榨出的椰子汁。得事先把椰絲泡出,用果汁機兌熱水榨出鮮汁候用。?
? ? 經過如此多的工序,一碗熱乎乎的雞屎藤粑仔終于端出來了,這粑仔嚼起來是那么香甜,絲毫聞不到苦味臭味,只有那獨特,淡淡的清香在口里,在心里彌漫。不雅的名字,卻有絕佳的味道,這是海南最具鄉土氣息的小吃。有美食家評價它“色形香味都很迷人,真是一種絕妙的點心!”
? ? 所以說要想吃到這道美食,不如就來海南旅游吧!加入我們的團隊感受專業的品質,不一樣的服務在等著你的到來,如果你有什么疑問可撥打我們24小時電話進行咨詢。
海南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