諞一諞你不造的西安歷史傳說 街道名
上品旅游 2014年11月22日 20:01
諞一諞你不造的西安歷史傳說街道名,西安,歷史,大雁塔,傳說,鐘樓,城墻,泡饃。五、街道名書院門書院門位于南門內東側,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明萬歷七年間,學者馮從吾,今長安縣,西安旅游、游記攻略,西安旅游景點,西安好玩嗎,西安在哪里,西安有什么好玩的,西安怎么去,西安怎么走,西安住宿,西安景點景區
五、街道名
書院門
書院門位于南門內東側,東至安居巷接三學街。明萬歷七年間,學者馮從吾,今長安縣人,因與閹黨斗爭失利,辭官歸里,在寶慶寺講學。后辟新址,在街北側建立關中書院,學生常至千人,為著名學府。后為閹黨所迫,書院毀馮從吾在此坐兩百日而死。明末清初又作了大規模修建。現為西安師范學校,遺址保存完好。此街因在書院門前而得名。于佑任曾住32號。西口有唐寶慶寺華塔。1991年修整街容保留明清風格建為文化旅游街。
學習巷
據《唐史》和《唐長安城區街坊全圖》記載“學習巷”位于盛唐長安城皇城之內,北望皇宮正門承天門(蓮湖公園南端),緊鄰承天門殿前朝會大典廣場,“學習巷”全段處在大唐禮部主客司衙署(唐·外交管理機構)和鴻臚寺(唐·外交禮儀機構)之間。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在該坊內建立了伊斯蘭教的“清教寺”也稱為"西大寺"(現大學習巷清真寺),唐玄宗開元年(公元713年)亦改稱“唐明寺”以彰顯中華民族對文化多樣性、文明多元化的包容態度。這里也曾經是西域各國外交使節的驛館駐地和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高端平臺,唐朝政府在此設置了培訓外國使節習用漢儒文化的學館,當時皇城內禮部主客司衙署周邊街坊內西域大食國的伊斯蘭傳教士在此設館講學、布道,不同文明、多種文化相互間習用學研蔚然成風,主客司駐地的這條街巷便由此得名--“學習巷”。
下馬陵
下馬陵下馬陵又稱蛤蟆陵,位于今西安市和平門附近。東起今天的和平門,西至今天的文昌門,全長有800余米。相傳,漢朝時著名改革家董仲舒死后,安葬在長安城南曲江附近。一日漢武帝經過這里時,為了表示對董仲舒的尊敬,特別下馬步行,于是民間稱這里為下馬陵。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名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歷史學界考證,白居易遇見的京城女子所說的應是“下馬陵”,但白居易不知有此地名,聽成了陜西話同音的“蛤蟆玲”,蛤蟆陵由此聞名遐邇。
端履門
位于東大街中段南側。南至木頭市接柏樹林,長371米。明初建秦王府后,在今東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王府蕭墻。當時在此街北口蕭墻開一門叫端履門。此門是僚臣晉見秦王等候傳喻的地方,端履意示行止檢點之意。門東側有官員侯喻堂址,后稱朝賀巷。
后宰門
明代秦王府北門廣智門北。有專管王室衣食供給的機構,稱為后宰。此街東段與北新街相交十字稱為后宰門。清初滿城西墻北段新開一個城門名新城門,此街名新城門大街,后從習慣仍稱為后宰門。
西安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